到2020年,中國往返歐洲的鐵路運輸量將增加兩倍,“一帶一路”項目將促進沿線交通樞紐的經濟發展。
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劃在 2020 年推出 5,000 列中歐鐵路貨運列車,高于 2016 年的 1,800 列。
中國國際物流公司御新歐監事會主席周樹林表示,為實現這一目標,中國不僅將向歐洲出口更多產品,還將幫助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發展經濟。他認為鐵路是經濟發展的支柱。
貨運鐵路將建筑材料運送到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,這些國家正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建設基礎設施。
他補充說,跨境電商也將增加對軌道交通的需求,經濟增長可以讓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購買中國企業的產品。
中國還將從歐洲進口更多產品。 2011年重慶鐵路開通時,進口需求增加,近期歐洲名貴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進口量持續增長。
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的往返鐵路是連接中歐經濟的交通大動脈。據他介紹,這意味著更多的電腦、打印機和其他科技產品可以出口到歐洲。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計算機在重慶制造,其中大部分通過鐵路運往杜伊斯堡,并出口到歐洲國家。這條鐵路支撐著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。
2013年,習近平主席提出“一帶一路”項目,中歐鐵路將成為中國跨境出口線路之一。鐵路也開始支持腹地的經濟發展,比如云南的咖啡豆出口。 2016年汽車、服裝等快速消費品出貨量增長,信息技術產品僅占總出貨量的一半。